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读书

太原的“清明上河图”

——评苏丹散文集《闹城》

□田 园

苏丹的新作《闹城》(花城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是作者个人记忆的一次集中呈现,是一部图文对照娓娓道来的叙事散文集。书中部分章节最初以文章形式出现在公众号“太原道”上。第一篇文章《奶妈》一经发布,读者纷纷留言表示感同身受。苏丹不仅书写着个人记忆,更在空间意识的指引下还原了太原——这座“工业乐园”的历史变迁。因此,该书堪称是太原城的“清明上河图”。

《闹城》的“闹”是山西方言词,词意褒贬各半,含义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行为。不仅可作为动词使用,还可作为形容词,以比喻环境热烈、喧嚣。“闹”字汇聚了鼎沸的人声,绘制了太原城的历史肖像,也为全书奠定了热闹非凡的基调。

全书分为五辑:第一辑为“人生序幕”,分享了“我”的出生及父亲、母亲、奶妈、哥哥的趣味故事;第二辑为“四重围困”,作者将童年回忆与楼群、群山、方言等结合起来,展现出童年时期的迷茫状态;第三辑为“五次逃亡”,书写了个人的成长及时代的变革;第四辑为“空间往事”,着眼于特定的地点、场所,于个人回忆中窥见时代洪流;第五辑为“老脸”,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作者记忆中的日常生活图景,捕捉售货员、老师、工匠等各行各业的人物群像,不禁使人想到萧红的《呼兰河传》。

作者在《闹城》中,试图把回忆当作寻求意义的努力。这种回忆指向过去,作者还原“曾经的苦难”,以便清醒地回顾历史、面对问题;回忆还指向当下,作者与读者分享了乡愁及历史变动下个人的隐秘情感;回忆更指向未来,作者赋予回忆中的历史以价值,反思城市不断增强的封闭性,探析城里人再度陌生化的原因。这部回忆之书贯通了历史、当下与未来,将笔端变作镜头,拼合了既气势恢宏又一地鸡毛的历史碎片,重现人性的善与恶。

强烈的空间意识是《闹城》的闪光点。历史不仅仅借由时间的流逝而表现,也可以借由空间的变动而表现。书中有关“空间”的词汇多达160多处,有澡堂、操场、马路、防空洞、电影院等。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曾提出:“所谓风景乃是一种认识性的装置,这个装置一旦成形出现,其起源便被掩盖起来了。”当风景成为个人经验记忆中的风景时,便不再仅是自然风景。即空间一旦被人所认知,空间的自然属性便被人主观的感知所替代。《闹城》以不同的空间为出发点,讲述了在特定空间下个人的经验感知及经历变动。这些空间成为人生活的空间,充满了个人记忆。因此,个人记忆便与历史回忆挂钩。

“人的生命一直在空间和事件的交合之中展现,空间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时间是生命形态的长度。”该书以温情的文字记录太原城的时代变迁,提供了一个让读者停留、思索以及回味的空间,是一幅充满人性美的“清明上河图”。

2020-07-24 ——评苏丹散文集《闹城》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46897.html 1 太原的“清明上河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