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晋西枣林香

□楚 艾

车过太原,驶入吕梁。杜牧诗云“牧童遥指杏花村”,乡间牧童一指,就能找到可心的酒馆,的确别有情趣。

晋西柳林,西濒黄河,隶属吕梁。半个世纪前,首次设县。刨家底,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史记》载文:“武灵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蔺。”当时,赵国“蔺邑”,恰在柳林县的孟门镇。柳林这座商贾重镇,人气兴盛,近代号称“小北京”。早在明清时代,居然撑起庞大的财赋税源。

县城依山而建,“三川河”蜿蜒流过。穿街过巷,碗盏罗列,盛满了刀削面、羊杂割、肉蒸饺,还有莜面栲栳栳等美食,最浓郁的莫过于飘散街市的红枣香。据《永宁州志》记载,明万历年间,“青龙枣交易甚广,以其个大、核小、肉厚、色鲜、味美、汁甜而闻名遐迩”。看来,“红枣之乡”的名号,早在人心里生根发芽了。

柳林,灵秀、典雅,当地人世代享受了天人共佑的好风水。

先说地利。歌中唱道:“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柳林,依山傍水,咽喉要地,素称“华北门户”“秦晋通衢”,通往陕西、甘肃及内蒙古的必经之地。这座“西大门”扼守三晋,属于力通中原的血脉与枢纽。

当年的柳林,无尽繁华。所辖的三交、孟门,均为黄河东岸的水旱码头。在山西的版图上,牲口络绎,蹄声嗒嗒,刘汉“丝绸之路”与李唐“市舶使”,新辟出抵达各国的商贾通道。

再说物产,当属大枣最红了。谁有本事把枣树投放到黄河岸边呢?八千多年前,第一树繁果,紧咬晋陕交会的山丘沃野,悄然跳上了历史舞台。西周开宴,红枣酒堪称“一杯鲜”,摇曳在宾主惊叹的目光里。《诗经》早收纳了“八月剥枣”的趣闻,《战国策》也记载:“枣栗之实,足食于民,此所谓天府也。”

一棵枣树,横穿竹简古帛,在历史晴雨当中开花结果,是一种偶然,也是中国人的福分。难怪《齐民要术》详载了45种枣香的出身与品性。更难怪白居易一语中的:“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想想看,若能在平凡与卑微当中挤出生存空间,最终,还拔了尖儿,这才叫凡而不俗吧。

北国山野,将近三十万亩茂盛枣林,高高低低、错落交融,长成了“铁杆庄稼”。柳林多福,总有一种物产、一抔浅土,散养着民间的人情世理。比如,三交镇,位于县城西南,官方誉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当地老乡挺实在,情感外露,毫不遮掩,竟一拍巴掌,朗声大叫:“柳林红枣实在好,一杆能打几栲栳……”恰是这“几栲栳”红枣,点亮了三晋之地的精、气、神。

滩枣,又叫木枣,跻身四大果品之列。皮薄肉厚,核小糖多,色泽鲜艳,别称“人参果”。明代,柳林枣香迷人,说什么健胃益脾、补血养气,单凭舌尖馥郁、甜润的果香就足以挑起大拇指了,那种偏爱与美感,犹如王翰赞美葡萄、苏轼品味荔枝……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显然,柳林并不贪图“逸乐”,更不回避“祸双”,只想仰仗头脑与劳作,营造阳光下的幸福生活。一旦滋生想法,当然得身体力行了。

民谚唱道:“山西柳林子,家家有银子。一家没银子,瓮旮旯端出两盆子。”其实,财富不仅是金银珠宝,务实求真的念头早已深入人心。柳林正在打造家乡名品,红枣、碗团、芝麻饼与南瓜子,号称“柳林四宝”。虽说饮食生意比不过当地几十亿吨“国宝”焦煤,毕竟,晋西人的头脑被逐渐激活了,他们置身枣林,反复地尝试着、摸索着。

深秋枣红,漫坡香遍,几场凉风吹熟了柳林县满沟满坡的“人参果”——活脱脱、鲜嫩嫩、甜润润,那些奇特的生灵,存活在当代的诗词吟咏当中。很巧吧,柳林红枣竟与“农民丰收节”两次挽手,枣香与诚信,深植在吕梁大地上,终将播撒到更广阔、深邃的现实时空。且看吕梁智慧、柳林精神,究竟怎样把漫山红枣,点化为脚下黄金。宾客云集,商贸结缘。具才思,有胆量,柳林人正涉足一场接一场的逾越、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贡枣、滩枣、脆枣、空心枣以及珍珠枣,等等,火车运、轮船载、飞机滑过浩瀚长空……柳林红枣魅力充沛,轻盈地飘进了中国人的崭新生活。红枣酷似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点石成金,为养护它们的父老乡亲带来了五亿多元的经济收入。

忽然想起著名作家海明威先生,冰天雪地里,他常跟妻子露天滑雪。随后,坐在围炉边,炖野味,品咖啡,他笑道:“咖啡没有心情,有心情的只是喝咖啡的人。”其实,咖啡的馨香恰恰摁住了柳林红枣的心跳与脉门,西方作家舍得打理心情,那么,三晋枣民,殊无二致吧。

锣鼓一响,晋剧亮起委婉挚情的腔调;锅盖一掀,鲜牛嫩羊的馨香随风飘散。何必端老醋、捧汾酒呢,单凭一片枣林就唤醒了大河两岸的故园乡情。晋西的家国情怀如此纯粹,只想凭着上天的馈赠,依靠勤劳与智慧,换来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奢侈吗?其实,也很简单。

2020-10-30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60301.html 1 晋西枣林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