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儿时盼节

□袁恒雷

盼节,总是盼着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的确如此,遥想当年,一些人家只有到了年节,才舍得去割肉,大大方方地包几顿饺子。民以食为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对年节的期盼,始终扎进了骨髓深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乡土中国,饮食是永远不变的庞大主题。特别是春节前备年货,有些人家,刚进腊月就开始着手,更多人则是从农历小年开始。

有一首妇孺皆知的童谣唱出了从小年到大年的安排,虽然南北方略有差异,但大体一致吧。“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童谣里可以看出,过年充满欢乐祥和,也充满着烟火味儿。每一项都透着喜庆热烈,都有能令人泛起垂涎的画面感。

故乡的炊烟,在这些天似乎格外旺,炊烟让村庄格外有生气。即便天气再寒冷,孩子们都会出来玩闹得不亦乐乎,打雪仗,坐雪橇,冬天的世界是他们天然的游乐场。他们的声音里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眼看就快过年了。

还记得与父母赶到附近山上找柴火,作为过年期间的燃料。要准备这么多讲究的吃食,肯定比平时需要的柴火更多,尤其是干柴。家里早备下成堆的干柴,母亲说,那是用来做面饭的,用锅煮饺子需要旺火——干柴才能带来烈火,才能煮出好吃的饺子。等我十来岁时,可以举动斧子了,锯柴劈柴成了我的活儿,想到可以吃到期盼了许久的饺子,当然干劲儿十足。不必等到腊月二十八,进小年之后,母亲就开始做各种面食了:黏豆包、黄面饼、糖三角与红枣馒头,等等,面食里的麦芽糖泛着香味儿,越嚼越甜,显然,每个新年都甜味十足。

一家老少沉浸在迷雾般的蒸汽里,窗外的瑞雪正翩然飘飞,即将过年的气氛营造得愈发浓郁。临近除夕那几天,全家从早忙到晚,母亲从打扫屋子到准备食材,屋里屋外方方面面,她都能紧凑却不忙乱地打理好。锅里正在煮糨糊,是用来贴对联贴窗花的。大门、卧室门等都贴上各种吉祥话,车上贴的是“人车报平安”,鸡窝猪圈里贴的是“六畜兴旺”,粮仓贴的自然是“五谷丰登”了。

这时,邻居们同样忙碌,家家户户都屋里屋外侍弄着手上的活儿。虽然有风雪,大伙仍忙得热火朝天。父亲忙着统筹安排家里的春联福字等,他要看看都安排在哪些门上。母亲则在几步远外打量着新贴的对联是否对齐了。等到贴得差不多时才发现,许多乡亲腊月二十七八就贴好了。村里乡亲互相串门,瞬间就捕获了新鲜的喜庆感。

当然,还得赶紧挂红灯、拉彩串。夜幕降临,整座房子都跟着五彩斑斓起来。这每一项备年活动,都伴着阵阵的鞭炮声,伴着一首首快乐的歌谣。那几晚,灯泡因为刚擦洗过而显得更亮了,家人睡得也比平时晚,似乎在练习守岁。从小年开始,越往大年走,家里的伙食就越来越好,人们的兴奋劲儿也水涨船高起来。常常是全家总动员来做事儿。比如,会清洗所有的杯盘碗筷,会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感受最强烈的是擦灯泡,往往灯泡都是一年一擦,所以再次点亮后,真有晃眼睛的新奇效果,照得屋里处处明亮。望着房子、院落与家人焕然一新,奋斗了一年的疲惫,瞬间扫光。在雪花的陪伴下,一家人笑呵呵地贴窗花、挂灯笼,孩子们蹦着跳着,这是他们盼了一年的大节日,与平时的撒欢儿嬉笑,明显是两种感觉。

看来,盼节与备年,不管是南域北疆,也无论飘雨落雪,任何地方都欢快、憧憬,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了。

2021-02-19 □袁恒雷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73400.html 1 儿时盼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