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2版:燕赵新答卷·保定篇

穿越古意氤氲的城

孔淑茵

市民在保定市第八届惠民阅读周暨2020秋季惠民书市上读书选书。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涞源县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活动。 保定市体育局供图

野三坡百里峡景区美景。 河北日报通讯员 周治国摄

古城保定,保是保固的保,定是安定的定。单这名字就耐人寻味,透着十足古意。究竟有多古?至少两千三百余年是有的。这一点,有保定市南大街墙根儿下的那块燕南赵北分界石为证。此后的漫长时间一层一层堆积起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的词儿赋予它,是绝对妥帖的。若再加一个词,我想首选应该是“风骨峥嵘”。

燕赵风骨是一种大气象,且正且刚。以诗论史,当年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尽荆轲的义无反顾。君子死知己,凛然且惨烈。时间有功,在毫不吝啬地将这个故事连同一种精神传承给后人的同时,也为他们摆开重重历练的战场。是真的战场,作为“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的兵家必争之地,保定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磨难。金兵、辽军、蒙古军的身影曾在这块土地上交错掠过,狼烟起,抢掠,杀戮,山河失色。危急时却见黄沙漫卷处,呼啦啦杀出了一队人马。可毕竟隔着千年光阴,远远地看不清那是杨家将还是别的将士,只见他们持刀纵马生死无畏的拼杀。同样无惧生死的还有在白洋淀上驰骋的雁翎队,开创了地道战打法的我保定军民,在狼牙山上纵身一跃的五道身影,还有在我们村东被鬼子用铡刀铡断了头颅的那名普通党员,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保定这方地域长久积淀而成的群体精神气质,绝非小众,也不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换个角度继续聊我家大保定,说文。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气质自然不可或缺。我曾试图找到保定的文化高地,不成想却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文脉浩荡绵延。那些用千古文章璀璨了保定的文学大家们在各自的时空里鲜活着。初唐时期的保定人卢照邻将一首《长安古意》写的活色生香。从长安大道到小街小巷,从王公贵族到市井娼家……卢照邻肯定站在上帝的视角、全天候全方位地观察过长安这座古都城,否则支撑不起他诗中一步一景“清明上河图”式的强大铺陈。相比之下,贾岛的着眼点就很小,他只骑着驴仔细“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朦胧月下,那“扣扣”的敲门声即将灵动无数的光阴。同样在长安,崔护却有些郁郁寡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怎个黯然。换个时空,窦娥正悲悲切切低唱“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另一个声音却不合时宜地远远掺进来,“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没错,这是元杂剧。关汉卿、王实甫、李好古三位保定剧作大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至今魅力依旧。文章千古事,辈有人才出。比如孙犁,比如梁斌,比如他们之后众多攀登文学高峰的人。

支撑起一座城市的人文气质的当然不只是文章,那样未免太单调。如此,不妨用脚实地丈量一下我家大保定。先去古莲花池,观荷,看水,看碑刻。静下心,在这座古典园林里缓缓行走,感受一道风,轻抚一丝柳,凝神一支荷,都是很惬意的事。去亭台堂榭间欣赏建筑之美,一角飞檐、一带石桥里可能都藏着故事。碑林更是不容错过。一碑一帖地赏,一撇一捺地用眼睛描摹,说不定哪一笔就打动了你,让你觉得此行不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距离古莲花池很近,几步路的事,却是另一种风物模样。这座清朝直隶总督的办公府衙保存完好。一个院儿一个院儿地过,一个展室一个展室地看,官场习俗、故事、服饰、建筑等诸多的关注点,不知不觉就会消磨掉半天。我更喜欢里面的古树,郁郁苍苍的,黄昏的时候游人退去,那里便成为鸟的家园。这里的对联也不少,看进去了也有一番乐趣。觉得这些还不够?那就接着去满城汉墓,去清西陵,去燕下都遗址走一走,去紫荆关、倒马关吹吹风,去走一走被时间消磨的只剩下一道模糊小径的古长城,那风光,自己去感受。

郦道元绝对是一个牛人,生生将一部地理著作《水经注》写出了文学之美。他写家乡的易水时,跳跃性地不断重复着一句“易水东……易水又东……易水又东……”,易水就这样诗意地流淌。现在,我们也去游一游保定的山水,说不定哪一个脚窝就重合了郦道元当年的足迹。去华北明珠白洋淀游游水,见证一下雄安的新崛起。去涞源的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看看峰林地貌,那里还有国内最长的玻璃栈道。还有天生桥瀑布,还有野三坡,还有狼牙山,还有唐县的大茂山(也就是郦道元笔下的恒山)……如此边走边看,一不留神“现在”就会被“过去”撞一下腰。行行重行行,倥偬两千年。如今的保定不仅是文化的保定,雄安、京津冀协同发展更给它带来机遇,古城趁风起,发展正当时!

(作者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

2021-06-08 孔淑茵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87845.html 1 穿越古意氤氲的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