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3版:回访

“学史研史,生动讲好民族团结这堂课”

——再访承德博物馆馆长孙继新

8月26日,承德博物馆馆长孙继新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河北日报记者 周 洁 高原雪 李建成

这两天,只要有时间,孙继新总是愿意到展厅里走一走、看一看。

孙继新,承德博物馆馆长,今年55岁的他和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深入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宗教工作,他全程负责解说。

“总书记对于历史非常熟稔,而且思路开阔。”8月26日,回想起为习近平总书记解说的过程,孙继新记忆深刻,“与其说是我在解说,不如说是我们在相互交流,总书记的很多话,都给了我很大启发。”

走在一件件展品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时回响在孙继新耳畔——“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孙继新觉得,这不仅是对全国文物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期许。

孙继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压力更是动力,“总书记肯定我们的工作,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更坚定了信心,要继续在深入研究和通俗表达上下硬功夫,把民族团结的内涵深入挖掘出来,把山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通过浅显的道理,让普通观众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得进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多次强调要“学史研史”,给孙继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何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课题,这段时间他反复思考,斟酌再三。

历史垂青承德。极为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承德成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处、多元民族文化融通之地。承德见证了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汉藏满蒙等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

“学史研史,生动讲好民族团结这堂课。”在孙继新看来,首先要利用好承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深挖内涵上着力。他说,文物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还可以充分借助外力,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孙继新举例说,比如,广受好评的《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就是邀请全国文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对清王朝与各族的民族关系进行极为全面深入的梳理,为展览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承德博物馆,不只一个讲解员说过,他们没有一套固定的讲解词。这个规定,源自馆长孙继新的坚持,“工艺、背景、历史,每一件文物都有多个视角,只有你研究得足够深入,才能讲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故事,才能把文物讲活,让人有所启迪。”

深挖内涵的同时,还要拓宽外延。“承德多元融通、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使得和北京、新疆、西藏和沈阳等地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利于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从横向上拓宽研究领域。”孙继新介绍,去年他们和西藏扎什伦布寺合作开展了展览《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展示了故宫、承德、西藏的历史渊源,呈现出汉、满、藏文化的水乳交融,福建、上海、广东等多地游客专程赶来参观,取得了很好的展出效果。

学史研史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开始。

采访中,孙继新颇为自豪地拿出手机,让记者观看博物馆的抖音号。屏幕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志愿者,一身古装打扮,正绘声绘色地讲解一件铜鎏金宗喀巴像。像这样的内容,抖音号里几乎每天都在更新,引来很多网友点赞,想来参加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

起初,年轻的工作人员怕形式过于活泼,没想到孙继新大加鼓励。“博物馆要讲好文物故事,也要抓住年轻观众,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他说,“可以预见,文化的种子会深深扎进这些小志愿者和观众心里,慢慢融入他们的生活,为一代人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

让孙继新尤为欣慰的是,作为一个开馆不久的文化新地标,博物馆举办的文化讲座——“鹿鸣讲堂”,现在几乎场场爆满。一有文物界大咖来到承德,孙继新都会请来讲一堂课,每次都有站着听的观众。

观众为何而来?为美丽而来,为历史而来,为文化而来。“等到把观众都培养成志愿者,市民来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文物就真正活起来了。”孙继新相信,那个美好的时刻终将到来。

2021-08-29 ——再访承德博物馆馆长孙继新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98905.html 1 “学史研史,生动讲好民族团结这堂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