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社会

郭守敬小学:“校内+校外”撑起40余个特色课程

下午放学后,郭守敬小学部分学生在操场上练习跳绳。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文英摄

河北日报记者 马利

编者按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双减”政策的明确要求。作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我省各地各学校坚持“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通过充分调动校内教师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多方力量等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今起本报推出“打造课后服务‘升级版’”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下午放学铃声响起,邢台市郭守敬小学的学生们大都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有序走出教室,奔向学校的多个角落。

操场上,体育老师带领学生踢着足球;后院的空地上,少年街舞队在教练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跳舞;围棋教室里几名学生在激烈对弈;学生们围坐在阅览室,听老师讲着绘本故事……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身影。

校内免费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周一至周五下午的放学铃成了郭守敬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预备铃。

学校位于邢台市区,3000多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帮衬的家长,每个工作日都为三点半难题而焦虑。学校推出免费课后服务,解放了大部分上班族家长,全校近九成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问题接踵而来:这么多的学生在学校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怎样更有意义地度过;如何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面对多重挑战,郭守敬小学开始了新的尝试。

“在现有条件下,必须将教师的成长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让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同向而行。”几次座谈会后,校长史玲玲发现,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校老师不光得唱主角,还得提层次。

“除了现在的专业,还对什么感兴趣,需要学校提供哪些帮助?”动员会上,学校173名教师,都收到了这样的“问卷”。

三年级班主任王延华向学校申请了刷卡编程的特色课程。地理科学专业出身的王延华对于编程类课程并不精通,但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她除了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还自费在网上购买了大量的授课资料,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钻研,王延华的编程课不仅在学校打出了名气,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也找她取经。

“我上小学的儿子特别喜欢编程,之前就在校外报了课外班,现在我也掌握了大量的编程知识,回到家里陪孩子玩编程游戏,把科技知识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孩子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渐渐地爱上科学,乐于探究。”不用报班就能给儿子上编程课,成为王延华参加课后服务的一个意外收获。

“在课后服务课程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自我赋能,掌握科学编制课程内容的方法,实现了教师从经验型到学习型的转变。”史玲玲惊喜地发现,课后服务中的特色课程开发,正在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新途径。

如今,学校已经开发了经典诵读、创意美术、科学编程、数学游戏化等30余种特色课程。

随着课后服务的推进,史玲玲发现,要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学校还需要“外援”。

为此,学校积极拓展校外资源,邀请部分家长参与了围棋、街舞等共计10余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同时,联系志愿者团队、义工组织等校外机构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中来。

丰富的课程,让很多小学生对学校有了更多期待。“从周一到周五,最喜欢哪一天?”面对这个问题,五年级3班的郭城岩拿出他的课后服务表说:“周一经典阅读、周二国际象棋、周三思维数学、周四计算机编程、周五少年足球,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许多以前没有参加托管的学生,主动申请参加课后服务。”史玲玲说,这学期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再创新高。

2021-12-13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12363.html 1 郭守敬小学:“校内+校外”撑起40余个特色课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