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报道12】献县马本斋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重要阵地——

英名长留天地间

献县本斋明德小学的学生在马本斋纪念馆开展“追忆英烈‘红领巾’讲红色故事”活动。 河北日报通讯员 高亚芳摄

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

开车从献县县城出发,沿着子牙新河大堤向东北方向一路前行,约半小时时间就能到达位于本斋回族乡的马本斋纪念馆。在纪念馆广场上,马本斋纵马挥刀杀敌的雕像巍然矗立,英姿飒爽。

“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千里驰骋”“冀中血战”……走进马本斋纪念馆,一个个布满沧桑的老物件、一张张记录历史的老照片,向人们诉说着马本斋和回民支队荡气回肠的抗战传奇。

马本斋,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领导的以回汉青年为主力的回民支队,驰骋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战斗足迹遍及冀鲁豫三省,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百战百胜的密码何在?在马本斋纪念馆,从馆长哈光杰的讲述中,我们找寻着答案。

站在马本斋的黑白瓷盘像前,哈光杰介绍,纵观马本斋一生,“爱国”二字始终贯穿。“1938年1月,看到日军铁蹄践踏华北,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在敌后袭击敌人、拔除据点,屡建奇功。”

岁月沧桑,浩气长存。1944年2月,因积劳成疾,马本斋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2岁。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亲撰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

瓷盘像中的马本斋,身形高大、英勇威武。

在绘画作品《马本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前,哈光杰继续讲着,“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我心甘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事业。”马本斋1938年写下的入党申请书里,透露出他爱党爱国的赤子之情。

“马本斋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哈光杰介绍,1944年初,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延安,保卫党中央。出发前,马本斋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在纪念馆“英雄母亲”的板块,哈光杰在一辆木制小推车前,停下脚步,久久驻足。

哈光杰说,1941年7月,为使马本斋屈服,敌人使出卑鄙伎俩,他们包围了马本斋家乡东辛庄村,逼迫乡亲交出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三位乡亲为掩护英雄母亲献出了生命。

“白文冠为保护乡亲挺身而出,敌人就是用这辆木制小推车,将她押送至河间,这辆小推车是马母报国捐躯的见证。”哈光杰指着这辆推车,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为了让儿子彻底断绝救自己的念想,从进河间的第三天开始,白文冠就与日伪军做绝食斗争,最终,绝食七天七夜的马母壮烈殉国,时年68岁。”

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后,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壮语。

“与敌军抗争,人民群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哈光杰感叹道,抗日战争期间,东辛庄村“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教儿打东洋”,共有200多位青年参军参战,近百名优秀儿女牺牲在华北大地。

走出纪念馆,我们心中仿佛已经有了答案。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援……这,都是我们“百战百胜”的密码。

“马本斋烈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70多年了,但是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奋斗。”在纪念馆广场上,哈光杰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马本斋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著名“打卡地”,每年都会有大批干部群众前来瞻仰,接受精神洗礼。

英雄已去,精神犹存。本斋回族乡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本斋回族乡清真肉类食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乡共有肉类储存加工冷库113家,油脂厂4家,年加工各类牛羊肉30万吨、日均加工800吨,并相继建成多家省市级新兴龙头企业,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食品集散地之一。

2020年,马本斋出生地本斋东村成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本斋东村党支部副书记马龙飞说,“本斋东村是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乡,也是一座红色美丽村庄。接下来,我们将充分挖掘马本斋精神内涵,整合红色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将本斋东村发展成为集红色教育、参观研学、工业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傍晚时分,本斋东村灯光熠熠,一片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