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风险保障能力不足、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业务风险依然存在

监管为商业健康险发展“把脉开方”

河北日报讯(记者李晓)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商业健康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一员,迎来了快速发展。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深入剖析了当前商业健康险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当前商业健康险发展面临三个问题:风险保障能力不足、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业务风险依然存在。

问题:风险保障能力不足

建议:深化供给侧改革

“目前,大多数健康险对投保年龄限制和身体条件限制较多,市面上50%以上的产品,都不支持65周岁及以上老人投保。”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即使有些产品放宽投保年龄限制,可由于多数老年人往往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也很难符合投保条件。”

通知指出,目前商业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售健康保险的责任和可投保人群高度相似,差异化不足。同时不少产品均设置了较高的免赔额和一定的自付比例,对消费者医疗费用支出补偿有限。

中高端医疗服务供给较少。我国中高收入群体日益增加,而医疗保险缺少中高端医疗服务或一般设置有较高的门槛条件,在满足该类群体日益增长的定期医疗咨询、专家/特需门诊、高端设备使用等服务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此外,部分热销业务的保险责任与基本医保范围高度重合,边界不够清晰,未能对基本医保形成有效补充。

问题:专业经营水平不高

建议:加强多方协作

通知认为,商业健康险“专业经营水平不高”。

首先,由于经营时间短等原因,经验数据积累不足,已经积累的部分数据尚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整理。健康保险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

其次,商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度不够,缺乏对客户事前事中健康管理,大都着重于进行事后赔付,未能形成“保险+健康管理”业务模式,对医疗费用支出管控效率低。

此外,其与大健康产业协同不足,缺乏同医院、药企、康复机构、社保体系的密切合作,对患者就医行为必要性难以评估,影响了行业自身的供给和风控能力提升。

“保险公司应加强同卫生健康系统的协同,深化对疾病确诊和治疗、医疗费用支出、药品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对医疗、医保和医药等课题的认识,研判商业健康险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趋势。”

另外,保险公司应多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协同运营。同时,保险公司也要注重科技赋能,利用最新的“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问题:业务风险依然存在

建议:保证城市定制医疗项目持续性

“目前,长期医疗保险还处于发展初期,应对医疗费用通胀、选择性退保、过度医疗等内外部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长期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发展较为缓慢,业务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营经验。相当一部分医疗保险缺乏专业化核保政策,简单将带病体、老年人拒之门外,持续保障的作用发挥不够。”通知提出,商业健康险发展的业务风险不容忽视。

同时,保险业也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包括探索制定商保目录,明确商业健康险保障范围并进行动态调整,找准保障定位;推动保险条款标准化、通俗化和简单化制度建设,提升条款合规性、可读性和透明度,促进消费者对商业健康险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商业健康险发展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为中高端收入人群提供更多高质量、个险化的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