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冲上“灯塔”的青年先锋队

——记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灯塔工厂项目团队

中信戴卡灯塔工厂项目团队负责人韩鹏(左)正和团队成员一起调试生产设备。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师 源

填补“将AI识别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空白、在汽车铝车轮产业首次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机加工尺寸闭环调整”、建成全球首条柔性涂装生产线……不久前,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六号工厂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成功获评“灯塔工厂”荣誉称号,这是我省唯一、全球汽车铝车轮行业唯一的“灯塔工厂”。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完成这一“壮举”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灯塔工厂项目团队中,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占到了90%,团队也因此获得了“河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殊荣。这样一支青年先锋队是如何冲上行业“灯塔”的呢?

“成功是艰苦奋斗出来的”

“灯塔工厂项目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8年联合发起,‘灯塔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是某一行业的标杆。”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灯塔工厂项目团队负责人韩鹏今年33岁,回忆起打造“灯塔工厂”的过往,依旧唏嘘:“成功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要想达到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可不得先累秃噜层皮。”

根据要求,获评“灯塔工厂”的企业必须具备“5个以上产业级先进技术应用”和“1个可复制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团队需要逐一攻克“将AI识别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柔性涂装生产线”等多个项目,没有先例,更无捷径,唯有耕耘向前。

“原来的工业检测是通过X光探伤,形成几十张产品内部图片,我们根据图片确定产品是否有伤。”该团队成员、X光检查员刘瑞说,这个过程就像医生看CT或核磁片子,精神稍有放松,就可能错过微小的伤痕。

为最大限度减少因“人员疲劳”造成的漏检、错检,团队决定让“AI技术”学习、挑选不合格产品,实现汽车轮毂缺陷自动检测。

刘瑞当时便成了电脑的“老师”。“我每天需要连续工作10到12个小时,标定上千张图片,教给电脑怎么区别好坏,长时间盯下来,眼睛是真酸,脑袋是真疼。”刘瑞说,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标定了近百万的图片,之后很长时间,还要根据电脑的学习情况不断重新标定识别错误的图片。从项目开始到技术相对成熟,刘瑞先后标定了数以千万计的图片。

和刘瑞一样,负责柔性涂装生产线喷枪编程工作的团队成员张健,也每天长时间和电脑为伴,工作到后半夜是常事。

“原来是固定枪,一个喷枪只能喷一种颜色,现在采用机械手臂,一个机械臂带8个喷枪,可以随时调整喷涂的颜色。”张健说,柔性涂装较传统涂装就像彩电和黑白电视的差别,技术差距大。

为完成这一项目,张健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进入高温的漆房内进行喷枪编程工作。

为啥不能在漆房外编程?

“离喷枪远了影响对精度的判断,只能在里面。”张健说,要想成功,就要埋头苦干。

“有创新,才有成长”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灯塔工厂项目团队在脚踏实地向目标进发的同时,还不断通过创新,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在传统生产线上,需人工不断调整加工刀具,保障产品精度。“但一条生产线上有十几个加工点位,调整一个,其他都受影响。”该团队成员张志良说,每次发现加工偏差,不超标先不动,超标后,老工艺员才凭经验进行调整。

“因为是凭经验调整,没有哪个工艺员能说清为啥这样调整。”张志良说,因此培养一个老工艺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凭经验确定的调整方案无法面对新的问题。

为此,张志良和同事们开始研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机加工尺寸闭环调整”这一项目。

通过和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张志良和同事们把每次的测量结果都进行智能分析,让电脑通过大数据自动计算最优刀补调整方案,不仅提高了一次调机成功率,还降低了40%的废品率。

有了这一“利器”,团队最年轻工艺员杨勇的调刀技术已超过所有老工艺员手工调刀的水平。该项目曾获中信集团2019年青年金点子创新创效大赛特等奖。

“面向制造的新产品智能研发平台”“数字精益化制造协同平台”“可成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随着一个个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成功在行业竞争中胜出。

“有创新,才有成长。”该团队成员徐伟杰说,目前他们还在研究“铸造工艺大数据分析”“产品数字脉搏”“轮毂外观缺陷检测系统”等多个新的课题,通过持续创新和分工合作,准备冲上下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