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专访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韩真

舞绘“千里江山” 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周莉亚。 杨亚文摄

韩 真。 杨亚文摄

河北日报记者 寇国莹

巍巍青山,层峦叠嶂,青绿着色的“千里江山”画卷缓缓展开。时空交错中,故宫研究员走进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世界,感受、体验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历程。

8月29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创排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保定关汉卿大剧院倾情“展卷”。“这是在全国巡演的第148场。没有最好的版本,只有更好的版本,每一次还是会被新的演绎所打动。”作为该剧的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二人对演员们的表现不断提升越来越满意。

“青绿”如何寻得?周莉亚介绍,《只此青绿》取材的旷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该剧目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故宫博物院观展。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推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其中一幅画作让周莉亚和韩真颇感震撼:11.9米长卷巨制,青绿设色格调高雅,构图景象雄浑壮阔。

韩真说,当时的这种震撼就像投向水面的石子,在荡起层层涟漪后,便沉到水底。直到2020年初,集团希望她们创作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方向的舞剧时,那个潜在心底的“石子”突然被唤醒。

“我们不是没考虑过《清明上河图》,场景多、人物多,市井题材多,会有很多的故事线来选择,创作起来更容易。但简单的复刻不是我们想要的,肯定要跳出以前讲故事的创作经历,挑战前人没有做过的才是创作的最大追求。”同为“80后”的周莉亚和韩真被誉为“中国舞坛双子星”,二人共同执导的《沙湾故事》和《永不消逝的电波》连夺两届文华大奖。两人坦言,不拘一格、革陈出新一直是她们的创作执念。

创新固然是更高追求。但周莉亚和韩真何尝不知道,突破自己习惯的模式,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败。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静态山水画作。将静态画面转化成动态的舞蹈语言,实现空间符号的时间化,转化成一个120分钟时长的舞剧,全新的创作尝试让二人颇为焦虑。周莉亚说,一般而言,创作舞剧遇到一个题材,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里面的人物、故事,再开始进行创作,“但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这幅画时,才发现给予我们的东西非常非常少。”

韩真透露,该剧仅前期创作就耗时一年多,创排用了5个月,团队多次与故宫博物院专家座谈交流,一次次拜访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去学习,去感受、想象背后的故事,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怀着最大的虔诚创作这部舞蹈诗剧。”最终,团队确定用舞蹈诗剧的形式,淡化叙事,以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并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走进辽阔深远的历史时空,为国之工匠及背后孜孜不倦的劳动者描摹画像,经由他们的身影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就是用舞蹈语言表现诗的写意、画的留白,最终达到作品与观众之间的精神共鸣。”

舞台上,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7个章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千古名画的创作艰辛和工艺流程。周莉亚说,创作得越深入,她们就越发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传承的不易。因此,她们用多个视角去展现画作的精髓:一是穿越千年,以历史维度去观赏千里江山的美好;二是透过画作,看到背后的中华传统工艺之美;三是以“展卷人”的角度,呈现文博工作者的思考。

剧终,幕布上打出醒目的大字“谨以此剧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得到共情的观众起立,鼓掌声经久不息。

周莉亚和韩真说,这就是该剧的创作初衷,以现代艺术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