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风物人心皆故乡

——评赵宗彪散文集《山河故人》

元 萌

故乡有我们最早的人生记忆,是我们性格与人格形成的地方。赵宗彪所著《山河故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是一本怀念故乡、追忆故乡人与事的散文集。作者以温厚的语言刻画了故乡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让自己时隔四十年得以重新观摩故乡,回到精神原乡。

浙东天台山西部的赵宅村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他的文学原乡。《山河故人》以这个村庄为原点展开,故乡的地理、风物、人物、童年轶事,都成为作者记录的对象。

《山河故人》以地理志开篇,用“作家地理”的手法,勾画出故乡的文学版图。赵宅村的山野、溪流、水井、水库、石桥、路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时下,人们常常有感于故乡的消失,此处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出生地,还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原乡。地理上的一次次重返,是为了精神上的回归与重建,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写:“对天地、自然、乡土、村庄、人世和亲情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找到自己的根。”寻到自己的根,才是真正的回乡。

文学创作过程犹如雕刻时光。作者不仅是时光的雕刻者,在现实中也是一名木刻艺术家,书中作者描绘了木刻这门手艺带给他的美好记忆。祖父留下的一块亲手刻制的木版年画,被作者视为珍宝,“当时用布将它包起来放在二楼的墙洞里,外面再用砖封回去”,上面刻着宗教人物,逢年过节拓印到红纸上拿到集市上卖,能得到一份不小的收入。从未谋面的祖父曾是文艺青年,也成为作者踏上艺术之路的启蒙者,血脉绵延,作为后辈的他画画、木刻,无师自通。

书中的126幅手绘作品,也出自作者之手,自成一派,形成了他的另一种语言。“江南乡村的话与画”,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画与他的文字风格一致,相得益彰。好的插图,仿佛会说话,不用文字注解,其中的含义也能一目了然。无论是手绘地图、人物速写、场景白描还是地方风物,都成为书页上一个个独特的美学符号。绘画,还是复刻记忆、速写时代的方式。书中一幅画满各种粮票、肉票、布票的插图,生动还原了“以票为贵”的过往;还有一幅“白衬衫、西洋发、戴上海、衔牡丹、骑着凤凰飞上天”的图画,也能反映出那个时期最时尚的搭配。

写作、木刻、绘画殊途同归,都关乎匠心。书中的人物志与田野志中,不乏来自乡土的智慧与技艺。行走民间的游医、上门服务的剃头老司、给碗刻字的号碗匠……这些俗世奇人,在当下已难寻觅。只要有手艺,就不会饿死,这就是来自民间的朴素认知。考上大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则是世代农人的理想。书中写到的村民,有的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农村,有的后代已经移居城市,过上了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尽管作者少小离家,但绝非异乡人。在雕刻的日子里,故乡的情感、风土、细枝末节,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作者的家乡,看上去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称为“头世人”。成年人当中的“头世人”,可能正是呈现出呆萌天真状态的那一类人。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中,称自己以一种“生手的天真”望着从未见过的广阔世界。相较于《山河故人》,作者以老练之手写赤诚之心,仿佛也能携读者回归自己生命中的纯真年代。他在自序中写道:“故乡,是一个人心灵的王国。”回乡,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已经逝去的乐园。

全书以少年志收尾,重点回忆了上小学之前的逸闻趣事。在乡野的广阔天地间,捉蜜蜂、钓黄鳝、抲鱼、放牛、煨黄豆等是作者这一辈人小时候最擅长的游戏,稀松平常却又野趣横生,少年心气跃然纸上。

每一个故乡,都是真实的中国。通过百余篇回忆散文、百余幅简笔画作,我们可以看到、找到记忆深处关于故乡的点滴,寻到、嗅到那些专属于童年的味道。这些有趣、温热的文字,贯通了我们与祖辈的遥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