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以现代先锋连接俗世生活

——评李浩长篇小说《灶王传奇》

吕佳泽

作为中国当代知名的先锋作家,李浩长期受到评论界双重诟病:“其一是不会讲故事,讲不好故事,没有完整的、有趣的、现实的故事;其二是语言的‘欧化’,不太使用大家习惯的、常用的‘标准汉语’,多少有些翻译腔。”李浩最新长篇小说《灶王传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选择用中国传统小说叙述语言,回归中国古典小说脉络,成为一部与其之前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但在思想内核上一脉相承的作品。

李浩博览西方文学理论和名家名著,其作品偏西式的书写风格,也引发了评论界对其能否驾驭中国本土写作路数的争议。《灶王传奇》则将这些质疑一一打破。该书一改之前的写作风格,运用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语言,构建起融合传奇性与日常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民间世界。书中,李浩设定了简洁的故事主线,聚焦人物对话和心理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多重解读方向。

不同于之前的《N个国王和他们的疆土》只是披着王朝历史外衣传承现代小说内核,《灶王传奇》不仅在写作技法上力求回归中国古典文脉,故事结构和背景也和传统传奇志怪小说一脉相承。在神话体系构建上,李浩在诸多方面借鉴了古代传奇志怪小说,同时根据情节需要做出了必要的修改。小说的故事时间设定于明朝由盛转衰的明英宗时期,主人公则是家喻户晓的“灶王”——一位在民间受千家万户供奉,但在李浩所构建的神仙体系中居于底层的小神。主人公的命运与明朝运势息息相关,纵使神仙也不能摆脱人世间的束缚。

该书虽然在“形”上做出了一些改变,但其“骨”依旧延续了李浩的文学理念。他通过将场景化、形象化的叙说抽象为寓言式的讲述,来强化故事与观念之间的联系。他的大部分小说都可以看作完整的寓言文本,但这些文本并不像现实主义写作那样在纸上画出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想象,而是有关意识和观念的模型。剖开外形,探究内里,《灶王传奇》与李浩之前的很多作品一样,依旧带有寓言性质。小说中的神仙世界如同人世间的翻版,神仙们难以跳出三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无法做到随心所欲,私欲之盛丝毫不逊于凡人,等级划分比俗世更加严格。龙王在龙宫答谢救命恩人豆腐灶王和小冠时的不情愿与惺惺作态,原本恩重如山的救命之情反而成为替自己树立知恩必报人设的大旗,不禁令人感慨;原本代表神仙无上荣耀的天宫百叟宴,实际上参会的神仙连饭都吃不饱,每天都在繁文缛节中与饥饿抗争;东岳七十二司验收天下灶王的善恶记录簿,各地灶王们面对的却是小官的趾高气扬……类似的情节不胜枚举。李浩精心构建的神仙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寓言,神鬼传奇与凡俗生活遥相呼应,彼此映照。

《灶王传奇》表面展现的是神仙世界,而实质则直指人间百态。第一世是穷孩子的小冠,来世宁愿做一个富有的短命鬼,也不愿再当受人欺侮的穷孩子。贫穷在小冠幼小纯洁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疤痕,转世成为富家公子的小冠用各种手段回击前世不堪回首的童年,贫穷和缺乏父母关爱对孩子的摧残难以言表。小冠形象的深刻在于,他明白何为对错,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依然我行我素。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又毅然挺身而出充当说客,用自己的鲜血浇灭灾民的怒火,阻止朝廷对他们的屠杀。对拥有前世记忆的小冠而言,摆脱贫穷重生的他没有高远的追求,如他临终前所说:“这一生过得值,没什么遗憾的,闹也闹了玩也玩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临走前做了一件大事,说不定到阎王那里还会得到奖赏呢!”小冠的二世像极了当下的一些人,物质充裕,却难以填满精神长期空虚的沟壑。

对文学的理解和表达即是作家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李浩穿行在真实与虚构、古典与现代之间,以怪力乱神写出了春秋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