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一位59岁清掏工的普通一天

扫码看视频

【跟车记录】

时间:2023年1月17日

车辆:城市环卫吸污车

出发地:石家庄市新华区

卫生队清掏股

跟车人:河北日报记者张怀琛、王伟

1月17日一早,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卫生队清掏股,记者第一次见到59岁的清掏工杨英杰时,本想上前握手,却被他拒绝了。

“不用不用。”杨英杰搓了搓自己的大手掌说,“一会儿就该出发了,咱们先抓紧准备一下吧。”

铁锨、钩子、水桶、大笊篱……在吸污车旁,杨英杰边清点工具边和搭档武岳商量今天的行车路线。按照清掏股的调度指令,他们上午要完成2座公厕的清掏,一个在市中心,一个在北三环外,时间紧、任务重。

在新华区卫生队清掏股,人手最紧张的就是清掏工。“12个人负责全区102座公厕的清掏作业,工作量很大。”副股长李增海说,辖区内每天都有两三辆吸污车分片作业,遇有特殊情况再随时加派人手,“人少活多,大家都没有固定假期,每周只能倒休。”

上午9时,杨英杰驾驶着吸污车准时出发。车窗外,沿街的路灯杆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过年的喜庆气氛扑面而来。

因为排班需要,过去的3个春节杨英杰都在单位度过,“想孙子了就拿出手机翻翻照片。”今年春节期间他正月初五、初六值班,“终于能在家吃上一顿年三十的团圆饭啦,孩子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食材。”

途中,有车辆在后方“嘀嘀”鸣喇叭,杨英杰尽量避让,却没有把车速提高,“我们有安全要求,市区内行车时速不能超过50公里,必须严格执行。”

20多分钟后,吸污车到达新华路与北新街交口。今天的首个清掏作业点,就位于路口东南角的公厕前。

这是石家庄市区最热闹的路口之一,四周高楼林立,附近还有近来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湾里庙步行街。公厕里的人进进出出,有烫着波浪大卷的时髦女性,也有西装革履的精神小伙。杨英杰他们的橙色工作服,在熙攘的人流中格外醒目。

吸污车有1米多宽、近4米长,一些人见了离老远就开始绕行。“过去的吸污车密闭不严,有时候会跑冒滴漏,是挺招人烦。现在尽管凑近车身也闻不见多少异味,但人们还是尽量躲着走。”对于路人的态度,杨英杰早已习惯。

为了“不讨人嫌”,杨英杰他们努力缩短现场作业的时间。

钩开井盖,他和武岳小跑着从车上拽出一根八九米长的绿色塑料管,插入近2米深的粪水,启动车上的抽泵,粪井里的污物不到5分钟就被彻底抽空。

在新华区卫生队清掏股,工作中有一条规矩是“人走场地净”。往粪井里插管、拔管难免会溅出污物,每次清掏后,杨英杰他们都要拎桶水把管子和井口四周冲洗干净,并做好消杀。“这是个良心活,再赶时间也不能糊弄。如果连清洁工都不注意保持清洁,会叫人戳脊梁骨。”

在这个岗位上,杨英杰已经干了35年。他感叹“现在真是享福了”,因为机器留给人的活儿越来越少,需要人工做的就是通过调整抽泵的吸力,用巧劲儿控制管子进入粪井的深度,把污物抽得更干净。

前两代吸污车工作时,得有专人盯着罐体上的刻度线,防止粪水溢罐、倒灌油箱,否则清理起来特别麻烦。现在的车上装有浮球式溢流阀,吸粪罐灌满后抽泵自动停机,省心省力还能腾出一个干活的人手。

说话间,拾掇利索的吸污车又重新起步。沿友谊北大街出北三环,距西营村牌楼不远的一座公厕是今天的第二个作业点。

“现在城中村的公厕也干净多了。”公厕保洁员张金锁说,蹲便、坐便及小便器都定时擦洗,每天还要用含氯消毒液全面消毒4次以上,基本闻不见臭味。

“过去城中村的厕所可没这么讲究。”杨英杰是目前清掏股里少数几个曾经挑过粪的工人之一。“那时我才20多岁,城中村公厕多数是旱厕,胡同窄、车辆进不去,只能用扁担和粪桶往外挑,那味儿冲得能把人顶个跟头。”

如今在石家庄市区街头,如厕环境和体验感已经今非昔比,冷暖空调、感应式出水、新风系统、母婴卫生间等设施开始大量配备,市民“方便”更方便。

中午回到单位,杨英杰和武岳还没坐稳又接到了新任务:西苑小区和赵一街附近的公厕需要抓紧清掏。饭后休整片刻,二人又出发了。

钩井盖、插管子、开抽泵……他和武岳紧赶慢赶,收车回队时已将近下午5点。

临别握手,这一次老杨没有拒绝。

这是清掏工杨英杰35年工作生涯里的普通一天,也是距离他光荣退休的倒数第4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