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罗 静 孔慧珍

■把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制造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领头雁作用。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开放融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要紧抓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机遇,以强化协同、融合创新、提质升级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既要锚定长期目标也要兼顾近期工作,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河北具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必须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新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符合河北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首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在京津冀乃至全国制造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把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全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充分发挥制造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领头雁作用。

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既要巩固传统优势,又要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显著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一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狠抓钢铁、化工、装备、食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力量支持钢铁等行业延伸链条,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强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推广,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绿色石化产业,筑牢制造强省的基底。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坚持重点培育、梯次推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推动产业集群与省会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产业集群内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积极发展未来产业。聚焦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和消费市场升级趋势,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计划,着力在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但资源型、低端化特征依然明显。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产业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以制造业为重点,以高端化为目标,以智能化为手段,以绿色化为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持续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聚力研发、推广、应用、转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二是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聚焦钢铁、建材、石化等流程型行业和装备制造等离散型行业,全面推行智能制造,大力推广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遴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打造智能制造单元级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智能标杆企业和智能制造先行区。三是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围绕“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研究制定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创建一批低碳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四位一体”的全流程绿色生产模式。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强化协同、深化融合

开放融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在技术突破和消费升级共同影响下,我国产业跨界融合、跨域融合加速发展,催生众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省要紧抓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机遇,以强化协同、融合创新、提质升级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遵循规律、依托基础、扬长避短,科学精准定位、深化分工合作、促进多方融合、创新模式机制,推动区域产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一是推动京津冀产业融合。聚焦京津冀共同需求强、合作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领域,全面加强产业合作,共建生产配套体系,加速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共同打造一批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集群。二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河北布局;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培育5G全连接工厂标杆示范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园区”;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推行“互联网+供应链”管理模式,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链主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联动融通;积极探索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等与现代农业融合模式,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文化”“农业+康养”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多功能开发。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既要锚定长期目标也要兼顾近期工作,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项目带动,突出企业引领,加强要素保障,提升园区能级,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集群发展。一是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工程。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招引一批“大好高”项目,建立有效的攻坚机制,完善产业投资考核和通报机制,确保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二是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聚焦优势产业,引导各类资源向产业链龙头企业集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聚焦新兴产业,全面加强创新要素、产品应用场景支持,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聚焦特色产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不断向单项冠军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跃升。三是实施园区能级提升工程。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扩区晋位,推动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升级提能;实施企业集聚入园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实施产业集群梯度培育工程。围绕重点产业,打造主导产业集群;抢抓产业链重构机遇,形成一批垂直贯通、横向配套、区域协同的产业链集群;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培育行动,构建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五是实施投融资平台提质工程。改革现有省市县国有投融资平台,推动其由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向产业孵育平台转变、由资产持有平台向资本运作平台转变;整合优质国有资产,组建新的产业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项目。六是实施产业生态圈建设工程。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有针对性地补齐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完善要素链、构建政策链、创新机制链,加快“强链建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为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