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6版:地方新闻·渤海新区

渤海新区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对接京津大突破

承接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八成

本报讯(王晓乐)作为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平台,渤海新区坚持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抓手,对接京津走在前列,协同发展先行一步。截至目前,累计承接京津项目1386个,总投资额6279.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约80%,很多都是微排放、零排放项目,为建设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力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对接京津大突破。按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引进建设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签约入园企业137家,其中15家如期竣工,27家完成手续办理,今年以来新开工11家。该园区推行“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至少可节省审批时间一年半。目前,石家庄四药投资40亿元的医药工业园等规模药企纷纷跟进入园。按照“企业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新区”模式,引进建设了北汽华北产业基地。目前落户河北的北汽项目有3个在渤海新区,其中,60万辆微车项目一期已经实现整车下线,和信海纳川汽车部件项目建成投产,北京齿轮搬迁项目已经落地,北汽汽车试验场、零部件再制造等后续项目持续跟进。以此为龙头,带动形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成为我省专用车生产基地之一。按照“科技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新区”模式,着力打造渤海新区北京科创产业园。与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委员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渤海新区产业化促进基地加快推进,中科院微电子产业园启动建设,中捷大学科技园中科院过程所等4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试验基地等一批国家级试验基地稳步推进。

提升协同发展质量,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升级版”。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制造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外向型经济,不符合发展规划、供给侧改革、国家产业政策、集约发展等要求,以及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类、需要较多排放指标的项目原则不上。到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半数,累计承接京津合作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约占80%。坚持产业承接和引智引才并重。采取柔性挂职引进22名清华大学博士后,引进清华大学等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以技术和资源优势助力协同成果转化。引进“千人计划专家”3名,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路万里创办河北华茂伟业特种化学品生产线项目,成为入选“国家2016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制药和化工企业。坚持创新创业驱动,加速科技型企业聚集。依托渤海新区双创中心、新林坡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广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模式,吸引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创业、落地生根。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

全力增强协同发展引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软硬环境。突出完善基础设施。预判协同发展趋势,提前谋划推进基础设施项目416个,总投资1034亿元,改变“项目等地”的被动局面,促成产业聚集落地。突出打造承接平台。确定建设传统产业的承接平台、发展新兴产业的拓展平台、打造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构建京津绿色农牧渔产品供应基地、打响京津周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战略,并在行业上明确巩固生物医药、汽车、大学、建材、科创,扩大承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新材料、彩印包装、现代物流等行业,推进渤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黄骅港与天津港的合作发展的协同格局。天津东丽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全面启动,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已揭牌,与天津港集团合作正式破题,20万吨级散货码头、大宗散货物流园等合作项目加快推进。突出服务高效。推进“一章审批”,平均办结时间缩短到3小时;建立“月评窗口单位、季评职能部门”制度,强化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监督,落实“项目前期全程代办、项目建设全程服务”,实行跟踪问效和“每月集中通报、每季点评问责”等系列举措,亲商敬商安商富商氛围日益浓厚。

全力吸聚京津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了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今年前8个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6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全部财政收入93.07亿元,同比增长6.9%;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同比增长69.7%;新增市场主体6166户,同比增长11.8%;港口吞吐量1.88亿吨,同比增长3%。

2018-09-28 渤海新区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对接京津大突破 1 1 河北日报 c99303.html 1 承接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八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