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河北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70年,我们行走大地,初心不改,与人民同呼吸——

脚下有泥 深情在沃土

难忘的印迹

深度关注各个年代先进典型

1966年6月,本报发表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的体会文章《十个为什么?》,吕玉兰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怀念吕玉兰,称她“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本报记者曾多次采访李保国,并在李保国逝世后参加李保国事迹报告团在全国作巡回报告。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一群年轻人的回信中写道,“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这群年轻人就是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本报长期关注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鼓舞和激励了一届届年轻学子投身西部。

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原安建桥警务站主任吕建江,从警13年,始终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融入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2018年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向吕建江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吕建江去世前后,本报多次报道这位“不下班的民警”的先进事迹。

面对灾难党报记者

冲锋在前

2003年,非典不期而至,本报记者冒着危险,在全省新闻媒体中首家直观报道了非典患者的救治过程,有力地引导了舆论。

2016年7月,我省局部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本报组织采访小分队深入石家庄、邢台、邯郸等灾区,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历史瞬间,鼓舞了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

2019-08-01 70年,我们行走大地,初心不改,与人民同呼吸—— 1 1 河北日报 c144393.html 1 脚下有泥 深情在沃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