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河北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我是党报人

储瑞耕:心中时刻有人民

储瑞耕,73岁,1988年调入河北日报,一人主笔本报“杨柳青”专栏20年,是第六届韬奋新闻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

“我这一辈子,最看不得老百姓受苦。这固然与我烈士遗孤的出身有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位党报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在位于平山的家中,储瑞耕开门见山,向来访的我们畅谈他在河北日报工作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

他告诫年轻的我们,要“把‘人民’二字镌刻在心灵最深处”。

心中有人民,脚下就要有泥土。在河北日报工作期间,身为评论员的他,一直坚持深入一线采访调研,一次次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工厂车间、走到老百姓的庭院中,倾听人民的呼唤。他的足迹遍布河北省一百多个县(市),写下了大量“沾泥土”“带露珠”的精品力作。

谈起获得的诸多荣誉,储瑞耕坐在摇椅上神色淡然。但说起“杨柳青”,讲到“老百姓”,他的语调便高了起来。

那是1996年春天,平山县王平村村民向储瑞耕反映,村里新校舍建成后,将旁边旧校舍出售给了一家建筑专业户。结果,孩子们每天上课都饱受建筑工地噪声困扰。群众多次反映,事情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储瑞耕听后立刻动身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坐在教室里体验,巨大的噪声令他难以忍受,于是他写了一篇评论——《还学校一份安宁》。此文发出后不久,问题便得到了解决。村民自发地为他做了一面锦旗,上书“人民的记者”。

这面锦旗储瑞耕收藏至今。他说不为别的,“人民的记者”五个字就超过了任何奖励。

“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为人民服务是党报的一贯宗旨,河北日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储瑞耕说,“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是每个党报人的行动自觉。”

这张报纸走过了70年历程,储瑞耕希望河北日报能一如既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他认为,我们的党报和记者,要实现推动社会进步,坚守公平正义,就是要把眼光集中在生活的基层、改革开放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同情心和人文关怀更多地放在弱势群体身上。如果见了好人好事好现象,我们没有充沛的热情去歌颂,那何以体现聚集正能量?如果见了欺压百姓的坏人坏事坏现象,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干预、揭露和抨击,我们又怎么体现公平正义?如果矛盾一复杂,我们就撒手不管,那又何谈社会良知?

“新闻记者当如啄木鸟,努力啄向隐藏在洞里的各色‘害虫’。”几十年中,作为党报记者和评论员,他以笔为矛,一次又一次反映群众呼声,寻求公平,维护百姓利益。一篇《从“道口”问题说到办实事》让一个无人看守、事故频发的铁路道口架起了一座立交桥;一篇《平山竟有如此怪事/宅基一方,“官司”八年/一个卫生院顶翻三级公章》让农民户主排除困难,终于盖起了自家新房;一篇《我们今天的思维》关注违规收费问题,让某县电力局一次性赔付农民100多万元……

1990年、2004年两次开胸手术,即使在病床上,储瑞耕都未停下手中的笔。他坦言:“只要不死,手中的这支笔就不停,就要一篇篇地写下去。”

“铭记党报人的责任和担当,对待新闻事业要做到兴趣以寄、精力以寄、心血以寄、性命以寄。”作为老党报人,储瑞耕希望能与我们共勉。

岁月,渐行渐远;情怀,历久弥新。

采访/记者 金卫卫 尹颂 摄影/记者 赵海江

2019-08-01 我是党报人 1 1 河北日报 c144394.html 1 储瑞耕:心中时刻有人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