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文艺评论

探寻温暖的精神家园

——评蒋韵《你好,安娜》

□王红霞

蒋韵新作《你好,安娜》(花城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被称作一代人的青春之书,呈现了一代知识青年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人性善恶的抉择面前如何找寻自我和坚守信仰的过程。罗·勃朗宁说,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蒋韵在小说中借助这些元素,为我们建构了丰满的人性图式。作为一本献给母亲的书,小说还承载了对上一辈人逝去岁月的寄语和对其如火“旅途”的致意。

全书分为“天国的葡萄园”和“玛娜”两部分,作者在上篇以纯净、节制的语言追述了四十年前一代青年的成长记忆,故事主要围绕素心、三美、安娜以及彭承畴等人因父辈之间的关系而发生的友情、爱情展开。细读发现作者的眼光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人性的叩问、时代的思考和隐秘情感的洞悉等同时置于文本书写中,开拓了小说的审美表现空间。下篇则将视角聚焦于四十年后,着重对人物久别重逢后的心灵状态进行捕捉,表现人物对回不去的青葱岁月的感慨和追忆,以及用过来人的身份与自身和所处现实世界和解的过程。

书名《你好,安娜》来自小说中一个少女的名字“安娜”,她敏感多思,热爱文学艺术又多病多情,小说中多次提到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这不免引起人们的联想。小说中的少女安娜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尽管所处的时代和境遇不同,但对待情感的态度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都可以为了“渥伦斯基”付出生命。托尔斯泰在进行《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想时,曾想把安娜塑造成一个堕落的女人,可是在创作的时候,他对笔下安娜的形象产生了同情,于是改变了初衷,才有了如今性格丰满完整的安娜形象。而蒋韵在小说最后让安娜“复活”,可以说是对托翁的一种遥远呼应,以悲悯的情怀去体谅笔下的人和事,由衷地向安娜问好。

小说中物象的设置也颇具特点,最重要的便是那本神秘、充满诱惑的黑色羊皮笔记本。它在四十年前的出现给主人公素心、安娜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震颤和变动,她们心中对彭承畴含蓄而热烈的爱慕同这个笔记本奇异地融为一体,笔记本被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在,为此她们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笔记本的最初守护者——少女安娜,因丢失了恋人彭承畴珍贵的黑色羊皮笔记本而自责不已,最终选择用生命换取对恋人承诺的坚守。而素心为了保护笔记本更是丢失了贞洁,当羊皮笔记本再次现身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可当初素心隐藏笔记本犯下的错误,却成了心中永远隐隐作痛的伤疤。

小说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大多是浪漫、美丽的化身,有着炽热的青春理想,尽管在年少时期出于懵懂或私心而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人和自己,但经由时间长河的洗涤,持续不断地审问和反思自己,最终都完成了人格上的自我救赎。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蒋韵以其敏锐的神经打量着大时代背景下普通青年男女的隐秘悲欢,体现了对人物的悲悯情怀和对生活的真挚解读。《你好,安娜》站在人性关怀的立场上,直抵人类生命经验深层,为我们探寻真正的精神家园提供了温暖和力量。

2019-11-29 ——评蒋韵《你好,安娜》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17218.html 1 探寻温暖的精神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