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情系故园

□谭国伦

春节就要到了,思乡之情日甚,不由想起老家的宅院。那座宅院已经很老了,酷似一位沧桑垂暮的老人。人们一代一代从这院落里走出去,再也不回来。如今,这院落里空无一人,热闹不再,灶火湮灭,只有那上了年岁的堂屋,和旁边一间两间的小屋舍,坚守风雨中。故园堂屋,依旧等候着远去的亲人们归来,安抚隔辈先人的灵魂,放飞一缕缕意趣悠远的乡愁。

柔软婉约的乡愁代代无尽。那么,思念故园的情怀,究竟飘落在何处呢?最醒目的当属静卧老家的那座宅院,它已经变成难以省略、无法拔除的根。正中便是堂屋,跨进门槛,跟来去匆匆、两肩风霜的先人们悄然对话。或许,这才叫岁月安好、神情交融吧。

堂屋左右,各留一道石台,那是童年翻越高高门槛的助梯。眼下,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那高高的门槛再也不是什么障碍了。堂屋,曾意味着漫长的童年时光。于是,孩童的梦想与未来也在堂屋里一枝一节滋长起来。似乎,青春年华,只属于那座年纪老迈、规矩森严的堂屋了。那两扇门,大大的,高高的,门楣精雕细刻,两侧窗户同样镂空雕花。紧顶门楣,悬挂着两副房梁垂挂,宫灯那种样式,笼中裹挟着一团木质火球,像是不停地燃烧,照亮着这座院落中所有人的未来,同时,也预示着令人神往的前景:干干净净地生活,平平安安地过上好日子……

堂屋里未设祖宗牌位,尽管如此,家族里世世代代,都是从这座古老院落里走出的,后人把先人的躯体从这里送出,魂归黄土,又把他们的灵魂,在这里怀想、瞩望。其实,世间的乡愁,无非是后人与先祖之间的朴素愿望与质朴心灵熔铸在一起,恰如《孔子家书》的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从头至尾,把堂屋里的家训精读几遍,吸取先人的传世哲学与精神力量,然后锤炼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

故园堂屋,是典型汉族民居的缩影,也是传统民居的礼仪空间。堂屋,地位尊贵,必定设在房屋中间,俗称“客堂”。由于平时敞开,又称为“明间”。卧室,则属“暗间”了。堂屋,用于尊祖敬神、祭天拜地、婚丧寿庆以及禳鬼避凶等,一座堂屋,足以容纳整个世界。《晋书·淳于智》记载:“家人既集,堂屋五间拉然而崩。”唐代顾非熊也在诗中写道:“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巅。”自古,每族每户的堂屋,早已跻身于筹内交外的正经场合。

其实,最具特色的中国民居当属四合院。四合院,堪称北方常见的建造样式。正堂居中,连接东西与正南方向的配房,簇拥着向阳的大门,大门的方向,多选择南向或东南或西南方位。俗语说:“堂屋有量不生灾,正堂宽敞出贵人。”其中的含义就是,正堂或厅房要宽敞明亮;东西厢房的建造,讲究“宁叫东高万仞,不让西出一头”。为了曲径通幽,院落有序,常设“回音壁”或“影壁墙”,那可是居住安全的无形臂膀啊。

老家那座堂屋,犹如一位情感细密的母亲,虽历尽沧桑,却给不同时代的子子孙孙最浓郁的温暖、最深切的牵挂。起初,是后人成长的记忆;接下来,还隐含着祖传的风骨和规矩。血脉绵延,传承赓续。时光,呵护着堂屋不倒。家训,则护佑着心心相印、自强不息的继承脚步。智慧传承,经年不老——这就是远离故乡、魂归故里的人生格局。

春节越来越近了,故乡的堂屋不老,乡情萦绕。那座堂屋,沟通着历史与现实,弥散着难以割舍、无法省略的人文味道。

2020-01-17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24177.html 1 情系故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