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李国文专栏●

再闻“夜来香”

□李国文

■从“晚香玉”这个例子来看,一枝来自外邦的花,能够移植到禁苑中,说明这位皇帝不顽守故旧,不拘泥陈习,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度量,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夜来香”的名气很大,它属于藤状灌木,多盆栽,室内养护。此花浓香扑鼻,夜间尤盛,久闻之,有一种醉人感。夜来香有两种,分别是“晚香玉”——草本夜来香;茄科的“夜香树”——木本夜来香。二者均以夜间香味愈加浓郁而闻名。

以前一直认为,到了夜间发出异香的“晚香玉”,是古已有之的国产花卉。后读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才知道,此花并非中土产物。“晚香玉,草木之花也,京师有之。种自西洋至,西名‘土必盈斯’。康熙时植于上苑,圣祖爱之,锡以此名,后且及于江、浙矣。” “土必盈斯”,当系原文音译,因著者未注,故不详。

康熙皇帝能引进此花,值得赞赏。康熙在位61年,造就了清代的鼎盛时期。国强,信心强,意气风发;国弱,信心也就弱,谈夷色变,这是必然的规律。现在常说的“汉唐气象”,就是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应该具有的大气度、大手笔、大胸怀和大家风范。国家与民众,都应具有对于外来事物那种不卑不亢的自信,以及接纳和宽容。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辗转十数年之久;东汉班超,率三十六骑,打通丝绸之路。诸多带“胡”字的,如胡椒、胡琴、胡葱、胡卢、胡瓜、胡豆、胡桃与胡萝卜,乃至菠菜、玉米、番茄与番石榴等物品,都是他们引进中原,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唐代,“丝路”大开,海纳天下,那种开放格局的确蔚为可观。李白有一首《少年行》,其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可知彼时的都城里,还有西域人经营的酒肆呢。唐代长安城,堪称世界级大都会,波斯人、罗马人,还有渡海而来的日本“遣唐使”,都在此驻足。由于国富民强,蒸蒸日上,无论对内对外,都会表现出一种坦然的自信。

康熙皇帝执政晚期,居然好大喜功,征战无休,吏治松弛,纲纪紊乱,以致出多入少,国力大降,等到雍正接位时,国库空虚,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过考其一生治绩,应该说还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

从“晚香玉”这个例子来看,一枝来自外邦的花,能够移植到禁苑中,说明这位皇帝不顽守故旧,不拘泥陈习,以“万物皆备于我”的度量,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据说,当时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曾将西方音乐献演于康熙,那是“巴洛克音乐”在中国的首次演奏,当乐声飘扬在整个紫禁城时,对持夷夏之别的人士来说,该是多么骇人听闻了。然而,在御座上的康熙却听得很在意,很入神,这自是他不小气、不狭隘、不封闭、不排外的精神状态了。

不禁想到清代晚期几位帝王,被列强的坚船利甲、洋枪火炮,吓得魂不附体,六神无主。于是,精神上的忌畏退缩,行为上的闭关自守,将洋人洋货视作洪水猛兽,防范堵拒于国门之外,便成了他们的基本国策。恐外排外,惧洋畏洋,躲之唯恐不及,再也找不到康熙大帝那份胸怀和气度了。

康熙对西方世界固然不甚了解,但好学敏求,对于西人之代数、几何、天文历法乃至舆地测绘,都下功夫钻研过。有一次,皇太后病了,中药不见效,他敢悖祖宗的规矩,让传教士进宫诊病,毫无戒备防范之意。这种豁达、开朗的气派,确实令人佩服。

相比之下,清末那位名叫徐桐的大学士,就显得滑稽可笑了。此人家住京师崇文门,也就是“哈德门”。往东走,为耶稣会教堂,经常有信徒礼拜;往西走,为东交民巷,乃使馆区,全是金发碧眼的老外;往北走,是皆做洋人生意的店铺,有点像早些年的“秀水街”,挂着琳琅满目的洋货。这些都是他老人家坚决拒绝的。可他每天要上朝,因为他是“老佛爷”和保守派的精神智囊,不能不克尽厥职。于是,他让自己的轿夫,抬着官轿出门往南,绕菜市口,转前门大街,经棋盘街,再拐进紫禁城去,这成为京师一大笑话。

从“夜来香”的种种趣闻,足以意识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展现出多么高明的见识了。

2020-05-08 ●李国文专栏●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35661.html 1 再闻“夜来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