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0版:文化周刊·布谷

父亲的臂膀

□周海丽

父亲在乡中教书,他得心应手地“传道授业解惑”,对此既陶醉又惬意。学生毕业后,来信的很多,信中说,工作后才知道老师精心传授的知识,总能派上用场。一听这话,父亲当然喜不自禁了,轻盈的笑容,舒展在脸上与心底。

父亲文武双全,教书出众,还种得一手好地。他心灵手巧,除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之外,木工、瓦工或者修理工,几乎件件得心应手。

谁能想到,父亲打毛衣居然也是一把好手。从薅羊毛、打毛线、染毛线,再到织毛衣,父亲一个人就把这些活全干了。他织毛衣的时候,双脚抱着毛线球,两根毛线针在掌心下穿梭,不用眼睛,全凭手感,动作如行云流水。母亲说,父亲的速度是“快手”的三倍。望着孩子们漂亮而暖和的毛衣,村里人啧啧称赞。

每到年底,父亲总要腾出三天,书写对联。前来求字的乡亲们,早已络绎不绝,不得不排起长队。父亲忙,我更忙。他刚刚收笔,我就立刻捧到一边儿去晾。鲜红的对联晾开,家里浓墨飘香,炕上、地下铺成了书墨的海洋。

写对联,父亲总是即兴创作。那些吉祥出彩的语言,让乡亲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看来,父亲满身的书卷气,掩藏着民间的灵性与欢乐吧。

过了春节,村里要表演文艺节目。父亲早被村乐队请走了,正月十七之前,几乎摸不着人影。他迷恋拉二胡,凡是听过的曲子,功夫不长就会拉,难怪乐队离不开他,那可是村里难以或缺的“主心骨”啊。为了上演一场让人挑大拇指的元宵晚会,父亲天天忙,怎能顾得上吃饭呢。

在我的心中,父亲酷似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一个毫不畏惧苦难的硬汉子。孩子的出生,随即勒紧了父亲的生存枷锁。男人,有的是力气,父亲不舍昼夜地劳作。当年,包括奶奶在内的六口之家,吃喝拉撒的生活,格外艰难。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毕竟,农村的医疗条件落后,赤脚医生不能准确地诊断病情,人们只能带着孩子进城求治了。无奈之下,父亲立志学医,不为别人,只为女儿。学医吃了不少苦,终于学有所成。我一旦生病,父亲就会大量翻阅书籍资料,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了找到治病的草药,父亲的足迹遍布整个山野。为了找准针灸穴位,他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

在父亲的双臂下,子女永远属于长不大的宝贝。从外地念大学回来,正赶上母亲不在家,父亲居然主动去做饭。父亲以前是从来不做饭的,我见证了他第一次燃起灶火。看来,父母永远是愿意为儿女彻底改变的人。

该出嫁了。上花车那一刻,父亲流泪了。身体闲下来,心却空荡荡的。据说,父亲坐在我的卧室里,发了好几天呆,其间,没有说一句话。

成家第十个年头,我病了,住进了医院。多天不能进食,我已骨瘦如柴,需要马上做手术。这一次,谁也劝阻不下来,父亲执意留下来陪床。

病房里,灯光通宵达旦地亮着。医生、护士出出进进,点滴始终还在继续着,我处于半昏迷状态。父亲整夜没有合眼,他一边看着点滴药液,一边观察我的脸色和气息。哪怕我微微一呻吟,也足以叫父亲浑身不舒服。

半夜,我说,梦见魔鬼出现了。父亲忙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手,笑道:“谁也拉不走你——爸爸在。”

整整三天三夜,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父亲回家之后,心脏病随即加重了。他躺在床上感叹道:“咱们孩子,从阎王手里抢回了一条命。若有闪失,谁承受得起呀?”

父爱如山,子女需要深悟“反哺”的意义吧。

2020-06-12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40693.html 1 父亲的臂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