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11版:文化周刊

悬崖上的成长风景​

——评王新明《山芽儿》

□余雷

阿土列尔村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一个自然村,它地处几千米高的悬崖上,交通闭塞,村民进出村子,曾经要爬落差800米的悬崖。小说《山芽儿》(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就是以孤悬在几千米高的悬崖上的彝族“悬崖村”为背景,围绕两位彝族少女阿嘎和依呷展开叙述,把她们的个人成长和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贴合“精准扶贫”的社会现实,弘扬努力、自强的正能量。两个彝族少女就像大山上的嫩芽,虽然柔弱,但又无比坚强。

阿嘎和依呷从小在山上的火塘边长大,目睹了这个村子的变化与发展,经历了成长的伤痛与欢喜。小说里的很多场景对她们而言都充满着隐喻。

第一个有意味的场景是藤梯,它是阿土列尔村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虽然村民能依靠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外面联系,但年久失修的藤梯让山下的姑娘不愿嫁到山上,山上的病人无法及时运送到山下,依呷的父母也因藤梯而丧命。时代在发展,先辈绝对没有预见到,曾经令人骄傲的防卫天堑,如今却成为村民获得幸福的阻碍。

对于村里的孩子而言,藤梯是他们走出大山的第一步。村里的孩子们每周通过这条藤梯到山下去上学,周末再从藤梯回到家里。这条藤梯对村里的下一代而言,是他们通往现代社会与文明的唯一路径,山下的世界给了他们更多向往和选择。

阿嘎因为要照看家人,从来没有走下过藤梯,山外的世界对她来说是陌生的。阿妈因难产去世,阿嘎担负起家庭的所有责任。很多次她觉得快撑不下去了,但看到幼小的弟弟和妹妹时,又咬牙坚强起来。阿嘎本以为自己会像其他女孩一样早早嫁人,过和阿妈一样的生活。但小姐妹依呷的鼓励、山下小学杨阿柳老师的指导、布喜姑姑和村里人的支持让她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阿嘎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彝族绣法的探索,成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当她把自己绣花的钱捐出来搭建钢梯时,阿嘎打通了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障碍。她第一次走下悬崖,走出阿土列尔村,投入崭新世界的怀抱。

第二个场景是火塘。彝族人的火塘常年不灭,被称为“万年火”。不仅可以取暖、烧饭,也是彝族人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祖祖辈辈流传着“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塘上”的说法。可是,随着村里不断有人搬到山下,燃烧着的火塘就越来越少了。昂鲁的父母到城里去了,因为受伤只好把昂鲁送回村里暂住。昂鲁在夜里偷偷返家时摔下悬崖受了重伤,他的父母发誓再也不回这吃人的阿土列尔村。石旮送依呷和小羊回家时摔下悬崖,受到惊吓的他决定再也不从城里回来。人们不再心甘情愿地守着祖祖辈辈燃起的火塘,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个场景是老龙树。这是一棵让村里人敬畏的大树,独木成林的大树是整个村子的根。这棵大树见证着阿土列尔村的发展,村里人常常到老龙树下说他们的心事,讲他们的打算。老龙树就像村子里的长者,默不作声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用自己蓬勃的枝叶和挺立的树干为村民们祝福。依呷和阿嘎就是在这样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成长的,苦难的生活因此有了更多的诗意与美好。

作家奈保尔曾说,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作者不仅描述了具有代表性的阿土列尔村人诚实守信、互助互扶、敬老爱幼的淳朴民风,也描述了以阿嘎和依呷为代表的娃娃们,虽然过早地承受着生活的磨砺,但是在较为落后和贫困的条件下,仍有着不泯的童心和童趣,顽强地成长着。他们像悬崖上茁壮的草芽儿一样,在困惑与迷茫中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

2020-10-16 ——评王新明《山芽儿》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58422.html 1 悬崖上的成长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