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省级机关作风评议窗口 省级机关作风投诉平台
第07版:观点

创新引领 高质量发展

——中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

京津冀装配式产业基地承接了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的预制生产任务。10月22日举行开工典礼,开工即是决战。

京津冀产业基地智脑中心。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企业层面看,“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中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装配式公司”)为投资研发装配式建筑而设立,坚持以“诚信服务、优质回报”为经营宗旨,以创新为引领,打造装配式建筑科技全产业链条。中交装配式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聚焦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发展目标。”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彤宙在科技月活动倡议书中表示,“加快科技创新既是扛起央企责任使命的必然需求,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京津冀装配式产业基地是中交装配式公司的首个创新型绿色智能制造综合性产业基地,位于河北廊坊大城县工业园区,距北京100公里,距天津60公里,距雄安新区55公里。基地总占地面积317亩,设有混凝土拌和车间、管片生产车间、管片水养区、管片存放区和集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为一体的技术研发中心。“我们目标是要打造华北地区最先进的绿色智能综合性装配式产业基地。”中交装配式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赵阳介绍,“为了达到智能化生产运营,公司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厂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融合了6维智能理论,实现智能计划排产、智能设备联通、智能物料管理、智能人员管理、智能三维检测及质量管控、智能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平台以建设构件生产和质量管控数字化为业务核心,并拓展至物料、成本、运输、设备、考勤、安全等子系统,参与工厂生产全过程管理,拥有此平台的助力,预制工厂真正成为了具有数据采集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智慧工厂。”

创新式管理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中交装配式公司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建设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公司各部门深度结合基地建设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就拿安全生产监督来说,举措创新、执行落地都十分重要,公司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检查力度,把安全生产责任通过责任书的形式予以明确,使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只有做到细节管理创新才能让生产运营做到万无一失。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中交装配式公司与国内顶尖实验研究机构中国建材院以及武汉大学等高校联合合作,共同研究出以低造价、高性能和高抗裂性为主线的混凝土配合比,新的配合比不但满足了低坍落度、高标号、高抗裂性和耐久性要求并满足拆模早、早期强度高等要求;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共同研究混凝土内外温差对管片质量影响并用于指导后期施工。高技术研发人员对混凝土构件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对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认真的分析提高,对质量验收及资料管理平台进行改进,提升公司整体质量管理和运营水平。

中交装配式公司结合互联网与工厂的管理体系也属于创新之举,它让平台化的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更好地展现了公司形象,打造了公司-基地-生产现场多级联控管理场景,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保证生产质量,基地的大型“智脑中心”可连接不同设备与系统,实现人员、设备、材料、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管片生产、堆放等数据实时在线。系统还赋予每个预制构件唯一“身份证”,监控生产每一个环节,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智能分析、动态管理。公司研究制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擘画新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科技创新为公司“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交装配式公司积极探索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培养的创新之路。加强工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变得尤为重要,让产业工人具备劳模时代精神,发挥劳模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评选推举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将技能高、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大师和技能领军人物。公司不断夯实产业工人队伍思想建设,打造“中交装配式”职业精神。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规范技能人才评价,拓展技术工人发展空间,采用互联网+多渠道进行思想教育,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证。同时公司还鼓励工人对于更高生产技术的探索,全面引导、组织产业工人提升技能,为工人提供网上学习平台,涉及10余个工种的在线学习。中交装配式公司关注产业工人的健康,不断提高福利待遇,全面推行“生活圈”创建,设立“积分超市”、活动室、培训室、家属房等设施,配备春、夏、冬多种工作服,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教育,营造“家氛围”。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人,激发人的动力和活力的关键在机制。在公司“装配未来”创新工作室,您会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容在工作台前工作的场景。他们是一群有博士、硕士,甚至海外留学经历的高技术研发人才,他们能够自主开发工厂智能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利用BIM技术将设计生产施工有效协同、能熟练运用Midas等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受力验算,他们承担了基地内的科研攻关、技术攻关任务,用技术助力公司转型发展、用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0年11月初,中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签署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就是为了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共同造就在交通运输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综合型人才,为企业的高效、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中交一公局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冀兴录表示,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科研力量雄厚的百年名校,特别是土木工程学院在交通运输智能工程管理、智能工务管理、智能建维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领域成绩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是中交一公局集团近年来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一方面推动高校的技术、人才涌入到企业中,最大限度实现高校智力成果有效转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生命力,确保企业在发展大势中稳扎稳打,实现创新突破。接下来,签约双方要继续发挥好桥梁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促成校企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高效、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持续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厚植创新发展沃土,培养新型创新型人才也符合国家发展主调。

2020年10月,产业基地承接了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的预制生产任务。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是北京市重点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起着缝合城市空间、串联多个功能区,形成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的创新发展轴,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作用。

“项目使用的盾构管片外径15.4米,约6层楼高,壁厚0.65米,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直径盾构管片。”管片采用C60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12,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开工既是决战。产业基地生产厂长张翔介绍,2020年产业基地克服疫情防控和科学复工的双重影响,10月22日顺利投产。目前,基地管理人员60余人,作业人员245人,按照产业工人的管理模式实行2班倒生产,每日生产管片6环。从技术保障、冬季施工措施和原材料保供上下大力气,确保冬季不停产不降产,如期完成业主单位下达的450环管片年度生产任务。

科技点燃梦想,创新定义未来。据了解,未来两到三年,中交装配式公司京津冀装配式产业基地将结合三地协同发展建设需要,逐步提高年产能至4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规模,为京津冀地区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城市广场、供水、排水、供电、供天然气、供热以及人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高标准示范型生产基地。(黄国清)

2020-12-08 ——中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 1 1 河北日报 content_64820.html 1 创新引领 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