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苕溪蕴诗情 西塞展画意

——张志和的湖州渔隐逸趣

□唐金龙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唐代隐逸诗人张志和的这首《渔父》,将自己在太湖之滨渔隐生活的闲适惬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芦花、秋山、白云、斜晖,与诗人彼时远离官场的淡泊恬静相映成趣,流淌着诗人对高蹈超逸的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张志和早年仕途可谓平步青云,安史之乱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后隐居在湖州西塞山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自称烟波钓徒,这首《渔父》即为此时所作。他与茶圣陆羽、诗僧皎然等近邻为友,唱和中形成了一个对盛唐、中唐两大诗坛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诗派——吴中诗派。

湖州以滨太湖而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山水如画,钟灵毓秀。历史上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皆出于此,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名流大家纷至沓来。而彼时张志和的到来,也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磨灭的一道绚烂风景。

徜徉于江南旖旎的山光水色,迤逦于归隐生活的诗画渔樵,兼以中唐的落寞赋予了性好道学的张志和更多出世的生命情怀,促使他吟唱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渔夫”组歌《渔歌子》五首。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二: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其三: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其四: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其五: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五首词分别写了西塞山、钓台、霅溪湾、松江和青草湖等张志和隐居湖州时曾至之地,详尽表露了他的真实心境。词中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渔父。前四首,分别描绘了作者春、夏、冬、秋四季身处湖州的退隐之趣。春光里,西塞白鹭、流水鳜鱼,何其清幽美幻的垂钓氛围,与静处其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渔翁相映成趣,斜风细雨何妨忘情渔乐;夏意中,衣着简朴的渔父,邀约“两两三三”朋伴,踏波弄潮,游刃其间的闲淡之情,纵然“长江白浪”,亦游刃有余,即使物质生活贫寒,但精神生活却是丰盈;秋色下,枫叶飘飞,松江蟹肥,荻花落尽的微冷夜色中,主客渔灯薄酒,菰饭莼羹,素心相投,流连忘归;冬日间,泊舟霅溪,往来苕、霅之间,笑对清风,吟赏江雪,固然寒意侵袭,但志趣高洁,不忧不叹。月圆夜静,草色葱郁,渔歌盈湖,绵延如缕,人未出,声先至,渔父之乐,神仙何及!张志和的此次人生抉择,同自然相谐的意境,与陶潜“善万物之得时”、苏轼“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情致意趣何其相似。

张志和还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所描写的江南山水和渔隐雅趣形诸色彩,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作者对自由、自然的向往之情。江水弥漫,青山带雨,渔舟泛夜,月色朦胧,每一帧图画都色泽鲜明而又柔和旖旎,气氛宁静但又富含诗意,作者寥寥数笔便将恬淡闲适的渔隐趣味活灵活现地点染纸上。诗作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画面意境优美、格调清新。

晚唐释德成的《渔父拨棹子》,以及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在内容上均受张志和《渔歌子》的影响。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言“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明人董其昌《画旨》有“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之说。作为张志和生前好友,颜真卿更在《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中写道:“邈元真,超隐沦。齐得丧,甘贱贫。泛湖海,同光尘。宅渔舟,垂钓纶。辅明主,斯若人。岂烟波,终此身?”

景以诗传,西塞山、霅溪湾等湖州胜境因张志和而名扬天下;人依地名,张志和的诗画人生和高洁品质也成了湖州标志性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