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虚浮的“12车道”,要不得

张 博

近日,安徽省召开16个省辖市二季度工作评议会。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专门批评了个别干部“虚、躲、冷、粗、假”的问题,并指出“作风问题背后是政绩观问题”。他举例说,某县经济体量靠后,修马路却修了12车道,跑在路上的车没几辆。(据人民日报客户端7月3日报道)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的县,却很豪横地修了“12车道”,这就好比一个瘦小的人,穿上一双大好几号的名牌皮鞋,不但看不出“高大上”,反而显得非常别扭。这样的公路被人称作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点也不奇怪。要知道,一个地方重大基础设施的修建必须慎重考量,尤其要考虑群众需求和当地实际。在当下,即便是许多地级市,“12车道”恐怕也不是“标配”。修了“12车道”,却没有多少车流、人流,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劳民伤财,可惜可叹。

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这个地方的干部怎么样,大家不会只看盖了多少大楼、修了多少马路,而是更在意群众得到了多少福祉。对于一个“经济体量靠后”的县来说,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每一分钱的预算都应当精打细算。这考量着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更考量着他们的行政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财政实力还远没有达到“不差钱”的情况下,修马路却修了“12车道”,这难脱铺张浪费的嫌疑。试想,如果当地能够用这笔钱多办几件聚焦民生需求的好事、实事,又该有多少群众受益,又该有多少人拍手叫好。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错的“12车道”在地面上,更在一些人的心里。为官从政,追求政绩是工作的内在要求。但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样追求政绩,却大有不同。眼里只盯着升迁,做事就会急功近利;心里惦记着群众,就会踏实奉献。好做面子工程,不做里子工程,归根结底是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的具体体现。现实当中,一些地方不愿意追求耗时费力、默默无闻的潜绩,却对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趋之若鹜,最后带来了问题、留下了隐患,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比如,前几年,某县曾花7.1亿元建“豪华小学”,而该县当时的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某县举债近2亿元修建“天下第一水司楼”,而该县当时的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盲目追求“短平快”的“政绩”,所造成的巨大浪费和不良影响何其刺眼。

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境界水平。虚浮的“12车道”已经修错,拆除当然行不通。不过,各地的党员干部不妨以此为戒,把各种扭曲的政绩观都“拆除”,把宝贵的资源真正用在造福群众、造福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