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展现传奇故事中的坚韧生命力

——蒋殊儿童文学新作《红星杨》赏析

□崔昕平

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武乡县生长着一棵奇特而挺拔的白杨树。白杨树的每一根树枝的横断面都有一颗五星,当地人称之为“红星杨”。据说,“红星杨”最早是朱德总司令在武乡时栽种的。山西作家蒋殊以此为蓝本,创作出颇具传奇韵味的儿童文学新作《红星杨》(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首次尝试儿童小说创作的蒋殊,以女性作家的细腻,以文学故乡不竭的创作资源与精神滋养,开创了一种独属于她的写法,在战争题材儿童小说书写中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化特征。

该书赋予红色题材书写另一重定位。作品始终以一种民间的、平民的、孩童的视角,以“沉浸式”的方式描摹平民在残酷战争中的真实生活。孩子们从最初意外发现“五星杨”,到起意寻找其他藏在杨树林里的“五星杨”,路上保护小鸟,再到突发奇想用红墨水描红了“五星杨”,满村扣上五角星的红章,都沉浸在一种孩童的游戏状态中。两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来到村里,他们身上珍藏的那顶带有红五星的红军帽让村民们肃然起敬,而村中那一颗颗红墨水印出的红五星也让两位八路军战士对杨林村刮目相看。与众不同的“红五星”最终引来了疯狂的日寇。当日寇在村民面前挥舞起寒光闪闪的刺刀时,村民们没有胆怯,他们保护了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更保卫了心中的信仰。作品中,有一个桥段设计得非常有意味:大人们面对村庄印满了红墨水的五角星,都保持着平静,甚至装作视而不见。这里写得极为真实,透露出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真挚情感。他们惊讶但却默默地、以一种保护的态度假装无视它的存在,内心却对它做出了神圣的解读,将它归结为冥冥之中的天意。日寇以屠村、烧树的方式,力图摧毁人们心中的信仰与期盼。然而,当日寇试图用钢锯斩断“红星杨”时,只锯到一寸深,锯条便断裂;换一条钢锯再锯,又断;举刀朝树干斜砍下去,刀断裂。在这里,“红星杨”寓意深远——中国人民已经铸成了铜墙铁壁,来犯者必将被撞得头破血流。

该书是一部带有玄幻色彩的小说。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红星杨”本身就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树。作品中也充满玄幻元素,开篇由一场风拉开帷幕,之后还有不少细节,比如当王小麦被日本人扔下沟的一瞬,家中留贝娘手中的刀突然飞了出去;比如四个孩子,突然出现在杨林沟……更多玄幻是留贝爷爷的一系列举止言行,他一直说“要换天地”,又从史书里搬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整个杨林村上空营造出神秘莫测的氛围。于是,玄幻元素的融入与本就具有玄幻色彩的“红星杨”有了一致的调性。

掩卷思索,这样一个关于“天意”的传奇故事究竟该如何解读,作品深处那个有价值的“核”便显现出来。作者显然并不想仅仅讲述一个传奇故事,而是以正剧的严肃态度书写那段历史。日寇疯狂屠村、烧树,将入侵者胆怯的心理暴露无遗。日寇惧怕逐渐在民间播散开来的传闻:七棵“红星杨”,北斗七星,天意之兆。这传闻中的天意,其实不就是浩然的民意吗?日寇真正惧怕的,正是浩然的民意。屠村、烧树,就是想压制中国人身上这股精气神。然而,历史证明,正像当年躲进洞里的两个孩子七年后一身戎装归来,正像“红星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像乡间的生活又复归原貌一样,它们共同显示了一种强大的、坚韧的生命力量。作品以这样的传奇形式,阐释了天意正是民意的内在关联,达成了另一种对入侵者罪行的控诉与对正义的伸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红星杨》的创作初衷就是想告诉孩子们,“红星杨”不仅仅是一棵扎根于沃土的大树,它更代表着一代人的信念,象征着不畏艰难、坚毅勇敢的宝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