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
今日:

从物象中发掘生活的诗意

——评胡弦散文随笔集《风的嘴唇》

□仇士鹏

诗人胡弦的散文随笔集《风的嘴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以他现居住地南京为核心,对附近的历史、人物、典故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生动描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生观照。将过去与现在通过一颗诗心衔接起来,呈现出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图景。

全书分为五辑。《鸡鸣寺》《石板街》等游记感怀,诗意、哲理交融;同为游记,《狮子山》《马陵山行》等则重在历史钩沉、触摸古迹,带着思索、探究的意味;《聊斋主人》《大唐三才女》等篇目则简洁轻快,相对自在地漫谈历史和文学人物。

第一辑颇有“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境。作者在石板街,倾听车辇碾过石板路时的吱呀声,在迷蒙的雨雾中与河下古镇的繁华抑或落寞擦身而过。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古老的事物在风中起伏——徐州汉画像石读记》,作者细致地描述画像中的场景:挥舞长袖的歌姬,身姿矫健的击鼓人,人首蛇身缠绕的伏羲女娲,飞腾九天的龙凤,安静吃草的老牛,嘉禾摇曳,大树连理,羽人向着天池而去……他揭示这些场景背后的神话传说、礼器仪式、饮食文化、制度变迁,以大量文献索引奠定文本基础,以古今中外的比较论述来开拓思维。

第二辑收录了《聊斋主人》《穆桂英》《孔子与卫国美人》《大唐三才女》《柳三变》等文章。作者的笔触简洁明快,富有想象而有节制,对历史和文学人物的解读潇洒自在。他在《聊斋志异》里读出蒲松龄对天下寒窗苦读的书生的慰藉;他赞叹穆桂英的沉稳大气、飒爽英姿,反思中国文化中雄强之美的渐行渐远;他怀想唐朝才女薛涛、鱼玄机和李冶,她们不拘于“贤内助”的传统角色,以自身才气博得人们的敬重与钦慕,她们勇敢追寻心中所爱,尽管未必总能如愿,却活出了独立潇洒的人生。

第三辑聚焦徐州的山川大地,探索人与物之间的精神联系。比如在作者看来,城市里的山用沉默的姿态“提供着最后的庇护”,为城市凝聚某种不灭的信念;雷平阳曾评价胡弦的散文随笔“倾情于遗忘与记忆,在看不见的地方看见,在无心处锥心,自然、妥善,横生妙趣”。他在流逝、珍惜和回望中,用慧心和悲悯织就了寸锦寸金的锦绣文章。

第四辑的主题为乡愁。《芙芙苗》中,作者介绍了家乡的一种野草。事实上,这是方言中的称呼,和普通话相比带有不同的情致。方言中的植物,显得更加亲近。芙芙苗的花,远看星星点点,却是祖母发髻上的常客,小小的芙芙苗此刻又多了一丝情愫。此花匍匐生长,蔓延的身姿好像悠长的生命线,谱写着贴向大地的赞歌。《菜蔬记》是一系列由千字菜蔬散文组合成的篇章,这些小文徐缓地讲述着父亲、母亲、家里的老人、隔壁的乡邻,还有青豆、韭菜、槐花、南瓜等人与植物的故事。吃食总是牵连着我们早期的记忆,牵连着我们的胃和心,任岁月悠长,也难忘儿时的味道。

第五辑犹如拾遗,从《随手记下》到《打零工的人》,记录了作者不期而遇的所见所想。以此收尾,颇为巧妙,把读者重新拉回当下。宏大的历史,突然有了有血有肉的细节,那种因穿越时空而产生的虚幻感,在女搬运工“迷乱的灰尘中忙碌的身影”里悄然消散。

胡弦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之间,存在虚实、明暗的奇异互文关系。深入他的散文王国,会发现无数诗和人的动人秘密。而风的嘴唇,还在源源不断地诉说。